>> 热点分析
改革开放以来,特别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,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成就显著;精神文化产品生产快速增长,质量提高,群众文化生活日益丰富;对外文化交流空前活跃。但无论在思想认识、文化观念、还是管理体制、工作方式上,都存在严重的不适应。集中体现在以下几方面:
第一,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,不论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。一方面文化资源大量闲置,一方面思想性、艺术性、观赏性相统一的精品力作还不多。文化发展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相适应。
第二,小康社会要求高度繁荣和发达的文化,文化发展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,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。文化发展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不相适应。
第三,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给现有的文化生产和管理带来巨大的冲击,在许多方面还惯用计划经济的手段管文化、办文化,把经营性文化产业混同于公益性的文化事业,由政府包揽,游离于市场经济体制之外,缺乏活力,没有形成进入市场主动竞争的意识和体制。现行文化体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相适应。
第四,对外开放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,既带来有利条件,也面临国外文化资本、文化产品和价值观念的严峻挑战,国外文化大量涌入,如果不能迅速建立我国的文化优势,就难以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捍卫我国的战略利益,就有守不住打不出去的危险。文化发展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不相适应。
第五,高新技术、数字技术、互联网的应用,带来文化创新和传播领域的重大革命,在这方面还缺乏适应性和主动性,在体制、结构和管理上反应不敏捷。文化发展现状与世界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应用的形势不相适应。